营商环境的“心”在,“优”就一定在
近日,苏州市委市政府营商环境通报制第二期通报了15个负面典型案例,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深刻检视问题,扎实整改,拿出更多实招、真招、硬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年,苏州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实打实地干,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一次次出招,不断给企业解忧减负。
优化营商环境,也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改进的过程。审批的速度快了,项目落实的环节也要快,如此才能为企业赢得时间。
在此次通报中,市化治办牵头开展化工生产建设项目联合会商时,需经过“属地会商—市级会商—企业修改—部门确认—纪要出具—备案审批”等流程,每个环节没有明确具体时间要求,导致化工生产建设项目审批前会商效率低耗时长,影响项目落地实施。事实上,能不能让企业满意,可以做个换位思考。如果企业是自己办的,建设项目的流程这么长,我们可以接受吗?
“我们的目标,就是审批速度永远比别人更快捷一点,办事流程永远比别人更方便一点,政策措施永远比别人更优惠一点……”但苏州真的做到了吗?苏州市住建局,对企业无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行为进行处罚,要求须在罚款缴纳后才能进行消防备案,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也许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部门也为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因为在处罚的操作上,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运营,让企业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满意度“打了折扣”,实属不该。
优化营商环境,好比是搭积木。搭起一座楼,需要一块块慢慢加上去;而拆一座楼,拿掉几块重要的,一下就能倒。苏州市委市政府实行营商环境通报制,不怕“家丑外扬”,用负面典型案例来警示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实招“出列”,让虚招练成真招,是真正让营商环境成为苏州最响亮的金字招牌。
2020年6月19日《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发布,在经济活跃城市的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苏州位列第一。这跟苏州全市上下齐心努力分不开。10月26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深入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大走访”活动,面对面倾听企业呼声,零距离帮助解决困难。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路上,苏州走实每一步,用好每一招。
一方面,苏州拓宽渠道倾听企业诉求,为企业疏堵、解难、去痛,促进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自我加压,提升办事效能,优化服务质量,真正解决好“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两手发力,形成共振,让苏州的营商环境走在前列。
回过头,我们再看这份通报,就更能理解通报背后的意义。对照通报的案例自查,看看自己有没有弄错方向,走偏了路,只有不断纠错,不断提升,这份榜单上的案例越来越少,苏州的营商环境才会越来越优。我们相信,只要共同努力,营商环境的“心”在,“优”就一定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