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强省会
地方媒体 2021-04-25 20:40济南日报影响
4月21日下午,全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对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进行安排部署,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从今天起,本报开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势赋能建设强省会”专栏,刊发一批精心组织策划的系列评论和来自各区县各部门的报道,努力推动全市上下在新征程中只争朝夕、狠抓落实,以更高要求、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聚势赋能,奋勇争先、跨越赶超。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4月21日下午召开的全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大会,印发《济南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明确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此次大会规格高、任务重、参会范围广,既重点表彰了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单位和个人,又高标准提出了下一步“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的具体要求,备受各界关注。连日来,大会引发强烈反响,在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优化政务服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取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加快改善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生产力、增强竞争力。近年来,济南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诸多利好显而易见。“在泉城·全办成”品牌持续叫响,济南被评为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政务环境排名全国第5,在2020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位列所有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第1名。营商环境的优化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进一步增强了资源要素集聚能力,让济南成为“强力磁场”。以人才为例,去年,济南市人才需求量增幅达到10.24%,位列全省第一;在强省会效应下,以17.52%就业人才流入量占比排名第一,济南已经成为省外人才留鲁就业第一选择地。这种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也成为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硬指标”。当下的济南,GDP过万亿元,人口突破千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在2020年度全省综合考核中等次为“一等”,具备了在更高层级承担国家使命的能力,拥有了更强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越来越有魅力。
济南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有目共睹,已经拿下多项“第一”“首位”的好成绩后为何还要再创“一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在严格精简会议的要求下,济南为何仍专门围绕营商环境召开全市规模的大会?
“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时。”此次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直言,当前,济南正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机遇叠加、资源汇聚、势头正劲。今年的目标已定,战斗已经打响,能否乘胜追击,再打一个漂亮胜仗,对全市上下是真正的考验,对营商环境建设是真正的挑战。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营商环境整体指数提升1%,可带动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0.36%。当前,各地在营商环境方面大招频出,区域间比拼竞争激烈,济南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大胆创新,主动谋划出一批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确保赢得主动、抢先发力。随着城市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济南提出,要以更高要求、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突破口,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聚势赋能,可谓正当其时。
对标“一流”,就是要提高站位、提升境界、高标定位,树立省会发展“新标杆”、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打造带动区域发展“强引擎”,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省会经济圈龙头城市的担当,工作上争一流、发展上当引领,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让济南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对标“一流”,就是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强化问题导向,坚持刀刃向内,在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服务效能、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保障要素供给、注重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实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特别是在疫情持续、世界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唯有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克服不利影响,赢得发展先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